阅读历史 |

第153节(2 / 4)

加入书签

心中只有做法,没有想法,甚至不在乎一旦密信被截取,她会立刻被秘密处死。

但如今她却感到不自在,辛渺来之前她将所有有可能暴露她筹谋的东西都处理过一遍,但是辛渺一进屋,她还是感觉紧张,也许辛渺已经看穿了她所有的阴谋,看穿了不甚良善的内心。

将阴暗的部分翻出来晒太阳的不适感围绕着她,姜此玉只好专心致志地照顾藤颇塔吉,让自己忙得停不下来。

辛渺完全帮不上忙,只好和包拯一起坐着喝茶,看着院子里卧在空地上的白虎和红红。

太阳出来了,它们在院子空地上晒太阳,守卫在院中的展昭不动如山,只有白玉堂对白虎颇为觊觎,总想上手去摸一摸。

上午干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,下午就坐在这里晒太阳喝茶,辛渺把面具取掉放在一旁,大喇喇地完全不在意身边的包拯。

只有包拯一个人满腹心事重重,坠得他连茶水都喝不下去。

总而言之,这事儿已经发生了,包拯简直不愿意去想后人要如何书写这一篇章,王朝气数已尽,古往今来,没有像本朝一样,仿佛是老天也按捺不住,派出使者砸醒他们这些还心存希望的人。

也许这其间也有好处,只是包拯不愿意去想,这种逃避主要是来源于他对旧朝的眷恋,但如今再不愿意想也到了必须好好琢磨,做出选择的时刻了。

其实他面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人选,而且在辛渺的推波助澜之下,广燕王这一支就成了他这样难以背弃姜朝的老臣的最佳选择。

他想到安乐公主,自从来到洛阳行宫,被迫和家人分离,这个杨太后的出气筒一步一步隐忍筹谋,一直到如今能放开手脚招揽从随,在政治上迈出被人看见的第一步,显然,她是早有谋划且一直在为今日做准备。

一个十几岁的姑娘要在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挣扎求生,但仍然能耐着性子蛰伏,可见其心志坚韧。

能教养出这样的姑娘,广燕王府难道对皇位早有所图?

不过这也难怪,曾经的老广燕王少年意气风发,说上交兵权便交,原本他是太子人选,却因为杨太后算计而落魄地去往封地,这几十年来,杨太后不动声色地化解他能倚仗的一切,打压广燕王一系的将领,导致他们长期处在风雨欲来的危机中,隐忍多年,如今太后暴死,皇帝已经尽失了民心。

谁会愿意拱卫一个被天命所弃的皇帝?经过今天这一出闹剧,皇帝若不及早禅让,恐怕有性命之忧,甚至先杀他的不是宦官就是世家贵族派出的刺客——这样一个不祥之人坐在龙椅上,说不准下次来的就是天谴了!难道他们也要跟着皇帝和这个王朝一同陪葬不成?!

唯一有可能站在皇帝身边的就剩下杨家了,不过如今万民所指的杨家也同样是自身难保,只是杨国公手中还掌握了御前军队,但凡还在洛阳的世家都不会明着来,万一把杨家逼急眼了,恐怕还不等所谓天谴和异族军队到来,杨家就可以先把洛阳当鸡杀了。

所以这场面一定会先僵持下来,而所有人的最优选择广燕王府,则会在这个空档迎来一波空前的人望和支持,尽管这些偷偷投效广燕王府的人在明面上还在忠于皇帝,但实际上大势已去,这件事是任谁都看得出来的。

然而他们在这里僵持着,边境的敌人会等你内部搞清了理顺了再来和你公平角逐吗?

唯一能让包拯感到欣慰的就是他们到底还是抓住了石观音的爪牙,没有让对方阴谋得逞,无花与般若已经被下狱待审,教主司徒静也被秘密安置起来,红花教一案算是解决了。

其他的不用多提,包拯清了清嗓子:“如今主犯算是已经落案,便要厉兵秣马,严阵以待,如今西域联军和北戎沆瀣一气,若不加紧时间,恐怕边境百姓……”

辛渺沉吟不语:“擒贼先擒王,一切都是从石观音而起,若能将她打败,西域诸国本来一团散沙,没了头领,他们自然一哄而散。”

“纵然西域联军失了头便是散沙,可北戎却没有这么好对付,那北戎首领破朵达鲁一直野心勃勃,不断滋扰北边生民,他们的军队在春夏是牧民,到了水草不丰茂的时节,便是劫匪,南下杀戮。”包拯提起这个又长叹了一口气。

“先皇还在时,广燕王数度出征镇压北戎使他们称臣,可是最近几十年,皇帝和太后都不管战事,只一味送公主和亲或以仁德怀柔,北戎野心滋生,时而称臣拜服,时而滋扰边境,如此翻覆,有何威严?”

姜此玉的声音从屋里传来,她终于走了出来,因为这宅子里没有下人,她亲力亲为,宽袍广袖也都用襻膊绑到手肘上,两手还湿漉漉的。

“小国畏威而不畏德者,狼子野心,都是被他们怀柔出来的。”她面目冷肃,说话都有点杀气,“我翻看过往年卷宗,若北戎南下劫掠,申斥警告草草带过,边城知府年年上报哭诉百姓因为北戎劫掠而民不聊生,可是他们根本不在乎。反倒是北戎上书进贡一些牛羊,朝廷就飘飘然,以为是大国的仁德折服了他们,还回去一堆金银珠宝!!”

她气得咬牙切齿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