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4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经过丧事,喜事,丧事,这一连番忙碌折腾。谢凡身心俱疲之余,还有些怀疑人生。若是寻常少年,不免要消沉抑郁一阵。然而他两世为人,也历经风浪,心智成熟远胜旁人。谢凡回家安心休养一阵,便振作起来,调整好心态,积极面对生活。

他心中为自己默默打气:“李宁得梅毒是因为他不慎失足,属于一失足成千古恨。虽然可惜,也是有因有果,有迹可循。

倩娘那日症状,十有八九是坐轿子时候,手炉撞到了什么重要器官,内脏出血休克,才身上发凉。所以走得那么快、那么急。

都属于正常现象,并不是我命中注定孤单。论亲近程度,我与祖父祖母才是最亲近的。我过来这都十多年了,二老也还好好的。

所以我还是得支棱起来,为了中举,为了过上好日子,fightg!”

经过一番休养与心态建设,谢凡原地满血复活。便准备启程回南京城,专心备考来年秋闱。临行前陆氏亲自为宝贝孙子收拾行装,好一番叮咛嘱咐。

谢老秀才则先是对着谢凡勉励鼓舞几句,又提起自己多次乡试(失败)经验。谢凡见祖父考前画重点,连忙洗耳恭听。

只听谢老秀才说道:“县、府试重在拣选年轻学生。只要熟读四书五经,文理通顺,应对得体,便多得取中。乡试却是不同。因为一朝中举,便可候补选官。故而重在选拔老成堪用之才。

乡试例由圣上亲点外省考官,在城内南直隶贡院命题、刷题、考试、判卷。外人绝不可靠近。为防舞弊,考生答卷先逐一用红笔誊写一份,为之“朱卷”,再送考官评阅。

考后更要编制《登科录》与《乡试录》。《登科录》载明本科之考官、考题、录取者名次。

《乡试录》由该科主、副考官撰写前后之序,载明考试时间、考官、参试与考中人数,更有考题和文风之评价等等。更选录该科优秀答卷及考官评语、取录结论等,以垂范后学。若是乖孙高中,文章出众,便可收录于其中,流传后世。

我见乖孙已经读了不少《乡试录》与时文文集,可有何心得?”

谢凡心想:“祖父这是考我呢。这几日都在放空自己,可没怎么用功读书。还是别班门弄斧,听祖父说吧。”

便对祖父作了一揖,恭敬说道:“孙儿才疏学浅,还请祖父教诲。”

谢老秀才微微一笑,抚须说道:“乡试考三场,虽然多是出自经书,每场侧重各有不同。首场考“四书五经”,莫约四、五题,必为“代圣人立言”,做好此卷,取中便大大有望。

二场考“经学通论”,只有一题,务必做答,又有拟诏、诰、表、判等公文题目,约有七八道题,可任做一题,此题容易,重在文字通顺优美。

三场考“策问”五题,多为经史、时论等杂题,历史地理、时政要闻、民风吏治,皆有涉猎,故不可做陈词烂调,须立足实际,合情合理。此外更需作八股文章,合辙押韵。”

谢凡听闻祖父这番倾囊相授,结合前次备考所读《乡试录》与时文。顿觉谢老秀才所言,实在提纲挈领。一经点播,有豁然开朗之感。

想来自己上次备考,疏漏之处实在众多。自己却志得意满,实属盲目自信。顿时涌上惭愧之情。

谢老秀才见孙子面色越发恭敬认真,十分满意,继续说道:“一旦中举,即可选官。有望成为县令,做一县父母官,一展抱负志向。若是有幸为官,乖孙可要记得: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以报皇恩。不可鱼肉百姓,欺压良善,为非作歹。

若是不曾选官,未仕举人亦有种种优待,可优免田赋一千二百亩。如今我祖孙二人皆是生员秀才,一人只优免八十亩。”(注释:本文为架空,上述优免数量参考明万历时期规定)

谢凡听得中举做官,心中未起波澜,只觉得距离太过遥远。但见谢老秀才说起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,一脸向往之情。转念一想,这许是祖父毕生未成宏愿,所以也恭敬答应下来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